特朗普政府与越南签署的贸易协定看似深化双边关系,实则暗藏多重贸易陷阱。
美方在协议中规定越南输美商品统一加征20%关税,经越南中转货物更是面临40%惩罚性关税,而美国商品却享受越南零关税准入的特殊待遇。
这种单方面让利模式,使越南对美出口主力产业——纺织服装与电子组装——利润空间被直接压缩。
以2024年越南1370亿美元对美出口体量计算,每年新增关税成本将超过274亿美元,约占越南GDP的2.7%。
越南当局接受不平等条款的核心诉求,在于谋求美国承认其市场经济地位,并期待解除半导体制造设备等高科技领域对越出口禁令。
这种策略却存在根本性误判:美国商务部在协定签署次日突然宣布,对新思科技等三家芯片设计软件公司解除对华出口限制,标志着特朗普团队正通过“胡萝卜加大棒”模式重构供应链体系。
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95%的提炼产能控制力,迫使美方不得不进行利益置换。
对于越南而言,原本作为中美贸易摩擦缓冲带的区位优势正在瓦解。
耐克、Lululemon等跨国企业虽在越南建立生产基地,但48.6%的原材料仍需从中国进口。
随着美国对中转商品实施40%关税壁垒,这类“中国组件+越南组装”模式将丧失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第一季度中越边境口岸货物通关量同比骤降31%,预示着供应链重组引发的连锁反应已开始显现。
特朗普政府此举暴露其“双重优先”战略意图:既通过关税杠杆迫使越南开放市场,又利用科技解禁拉拢中国在关键领域合作。
这种看似矛盾的操作背后,隐藏着重构全球价值链的深层目标——将低附加值制造环节锁定在依附性经济体,同时确保核心技术仍由美国主导。
美国财长贝森特近期关于“降息节奏与关税通胀弱关联”的表态,进一步揭示其试图通过货币政策对冲贸易保护主义成本的战术布局。
东盟内部对此反应呈现显著分化。
印尼与马来西亚已启动针对中国投资的特惠政策,力图承接从越南转移的电子产业链份额,而泰国正加速推进中老泰铁路对接项目以降低物流依存度。
这种区域博弈格局下,越南单方面押注美国的策略反而加剧了其在中美双重挤压下的战略被动,未来或将面临“市场开放红利未获,产业转移危机先行”的困境。
#高考人生始发站#
太原股票开户去哪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