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毫不掩饰地承认,挑起俄乌冲突,就是为了对付欧洲和中国
美国五角大楼主要承包商兰德公司发布的《俄乌战争的后果》报告,如同一台高精度扫描仪,将华盛顿藏在“民主”“自由”口号背后的战略棋局清晰呈现。
这份由俄新社引述原文的报告明确指出,俄乌冲突本质上是美国维持单极霸权的系统工程,其真实目标包括削弱俄罗斯战斗力、阻断欧洲与中俄的合作通道、验证新型战争模式,最终构建起压制多极世界形成的全球包围圈。
报告揭示了美国战略布局的第一条逻辑链:切断欧亚大陆的经济协同网络。
过去二十年,俄罗斯能源与欧洲工业体系的互补关系,客观上推动着“大欧洲经济圈”的形成。
2022年爆发的冲突彻底终结了这种可能性,欧盟在能源领域对俄罗斯的依赖度从40%骤降至不足4%,被迫以高出四倍的价格购买美国液化天然气。
这种强制性“能源断链”产生了双重效果:既瘫痪了俄罗斯通过能源贸易获取战争资金的通道,也使德国等工业强国在能源成本重压下失去全球竞争力。
更隐蔽的影响在于,俄罗斯为突破封锁只能加速“向东看”,其能源出口量有83%流向亚洲市场,这种被迫的能源战略转移为美国制造了离间中欧关系的契机——当欧洲需要寻找制造业转移目的地时,华盛顿不断用“去风险化”概念干扰其与中国的正常经贸合作。
战争本身的军事实验价值在报告中得到充分剖析。
造价仅2万美元的穿越式无人机摧毁价值数百万美元的主战坦克,这类战场案例被标注为“改变未来战争成本比的革命性变化”。
乌克兰战场变成了全天候试验场,美军在此验证了分布式杀伤链的实战效能:无人机群执行战场侦察、远程布雷系统瘫痪俄军后勤、星链卫星保障通信安全、电子战系统干扰敌方指挥。
这些技术模块的组合运用,对应着美军为亚太战场制定的“踹门”战术——先摧毁卫星系统瓦解对手战场感知能力,再切断跨区域后勤补给线,最后用海空优势实施火力覆盖。
值得警惕的是,美国国防部在报告中承认其电子战能力落后俄罗斯,但强调将通过太空资产和海军优势弥补短板。
欧洲被系统性设计为战略缓冲区的事实,在报告涉及的避险策略中得到印证。
美国推动北约前沿部署部队从2.5万人增至30万人,要求德国等国家将防务开支提升至GDP的2%,这些动作的本质是让欧洲承担对抗俄罗斯的主体成本。
据欧盟委员会统计,欧洲国家已为乌克兰投入超过1500亿欧元,相当于其全年国防预算总和。
这种资源消耗产生双重削弱效应:俄罗斯常规军事力量在持久战中持续损耗,欧洲独立防务体系建设因资金外流陷入停滞。
而美国本土不仅远离战火,军工复合体还借机扩大产能,其155毫米炮弹月产量从1.4万枚猛增至8.5万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股价在冲突期间上涨了47%。
全球格局的深层博弈在能源与金融领域表现得尤为激烈。
俄罗斯通过“天然气卢布结算令”打破美元定价体系,人民币在俄外汇储备占比从12.8%猛增至45.8%,这些事实冲击着美国金融霸权的根基。
欧盟一边支付溢价购买美国能源,一边承受着因制裁反噬导致的6000亿欧元经济损失,其夹缝处境暴露了单极秩序的脆弱性。
匈牙利等国家公开反对制裁政策,法国推动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这些分裂迹象预示着美国分化策略的潜在破口。
中国在这场全球博弈中展现出战略定力,既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粮食安全合作,又坚持不结盟原则,这种平衡策略有效维护了自身发展空间。
兰德公司的报告撕开了地缘政治博弈的华丽外衣,暴露出21世纪大国竞争的残酷逻辑。
当欧洲在能源危机中被迫“去工业化”,当乌克兰国土变成武器试验场,当全球经济因阵营对抗陷入割裂,这些事实共同拼凑出美国维护单极霸权的真实成本。
中国的发展实践证明,多极化世界不是战略恫吓的产物,而是历史演进的自然结果——金砖国家扩容至10个成员国、130多个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上合组织经济总量突破27万亿美元,这些数据形成的合力正在重塑国际秩序的基础规则。
这场持续变革提示着所有国家:任何试图用战争手段固化等级秩序的战略,终究难以抵挡历史潮流的冲刷。
太原股票开户去哪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