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发现没有,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小偷突然变少了,甚至有销声匿迹的感觉。小偷突然销声匿迹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要是二三十年以前小偷相当多,人们打堆摆龙门阵,讲的话题不是这家被偷,就是那家被盗,家里的现金首饰被洗劫一空,公交车上钱包被盗。
改革开放初期小偷主要是偷钱,改革开放前小偷主要是偷吃的,偷米偷油偷盐,偷地里的玉米棒子,瓜果蔬菜等,很少听说谁家的钱被偷,那时家家都很穷,家里也没钱,小偷进屋也无钱可偷,经常听说有小偷进屋偷吃了家里的剩饭剩菜!
这就印证了那句民间俗语“饥寒起盗心”,人一旦饿了,出于对食物需要的本能,便起了偷盗之心。过去人们走在路上饿了渴了,看见路边地里有瓜果萝卜会顺手摘些来充饥解渴,被认为是很正常的事情,美其名曰“顺手牵羊不为盗”。从小偷的偷盗行为看出,贫穷时期主要是偷食物,改革开放初期,吃的问题解决了,小偷不再以偷食物为主,变为偷钱财,以满足日常开支。
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岗位的增多,谁还愿意去背骂名当小偷,随便进个小厂也能有一定的工资收入,解决温饱,送外卖,搬砖,建筑工地,这些工作虽苦虽累,但总比当小偷强。
有些人说现在小偷少是因为有监控,我认为:监控的作用不说一点没有,监控的作用只占一小部份,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在古代去拦路抢劫的犯罪分子通常会蒙面或将面部涂黑,现在监控之下,犯罪分子仍然可以伪装!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如果有人要实施犯罪行为,他是有办法逃避的,监控也不可能全覆盖,也有盲区,所以,监控不是万能,只起一小部分作用。小偷变少的主要功劳应该是现在的就业岗位增多,只要有工作干,有一定的经济收入,谁愿意去当小偷,有人说过去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那简直是睁眼说瞎话,肚子饿得呱呱叫,饭都吃不饱,小偷小摸是普遍现象,在农村放过牛的人都知道,你牵着一头饿急的牛经过庄稼地,无论你将牛绳牵得多短多紧,牛都会使出全身力气伸出舌头将庄稼禾苗卷进嘴里!
畜比人同,人饿急了穷急了,不去偷摸扒窃那才怪。真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在最近几年有所体现,有早起在大街上散步的人都会发现,很多店铺门口都堆着货物,不会有任何丢失,这是货物批发商给店铺送的货,很多面馆门口都放着湿面等货物,都不会有丢失,被人拿走。
最牛的是武汉东湖绿道的自助售水点,自2017年起由村民李玉霜经营,7年间无一人逃单。摊位摆放有矿泉水、饮料等商品,顾客扫码支付后取货。 又例如杭州萧山官河夜市摊位无人值守,顾客自行扫码付款,未发生丢货。
天津蓟州区果蔬摊无人售卖运营3年,顾客按标价扫码付款,日均销售额可达2000元,未出现少付款或逃单现象, 举不胜举。要是在过去贫穷时代,是不敢想象的,经过贫穷时代的人都知道,那时是没有超市的,只有供销社,商品都摆在玻璃柜和柜台里面,顾客不能进入,你需要买什么东西只能由营业员给你拿,顾客不能自拿自取,目的就是防偷盗。
改革开放后,刚出现超市时,人们无所适从,很多人担心,顾客在里面与商品亲密接触,自由挑选,会不会丢失商品,然而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即使有发生,也是极个别,不是普遍现象,要是在贫穷时代,这是不可想象的。还有一个例子是赶公交车,刚开始时每辆车上都有收费员,即使这样也有乘客逃票!
后来实行乘客自己投币,不投或少投币赶车的人几乎没有。通过以上事例可以得出结论:现在小偷变少,主要是改革开放后,经济繁荣,人们不愁吃不愁穿,生活水平提高,人的尊严和道德水平也随之提高,小偷小摸也就随之减少,甚至消声灭迹!
太原股票开户去哪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