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线(指非一二线)城市房产的价格下降了大概一半,而按照历史经验,下行趋势应该远远没有结束。”8月13-15日举办的“2025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多位大咖就房地产市场价格调整、发展新模式、房地产企业转型等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有经济学家认为楼市分化持续,非一二线城市的楼价调整还没结束。
陈淮:房地产的新模式就是均衡发展模式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教授陈淮说,大家选择到北京等超大城市买房,并非仅仅因为房屋本身,更因为这些城市拥有房子之外的优质资源,如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正是这些资源的配置不均衡,才催生了如今的房价问题和城市结构失衡问题。”
因此,陈淮明确指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核心在于均衡发展,“问题的关键并非要不要建房子,而是在哪儿建房子。”对此,他提出四个具体方向:
第一是补短板,实现产业链条上风险的均衡配置。因为购买房子过程中的风险难以消除,如期房销售是把更多的风险积累到购房者手上,而现房销售则是把风险更多给到开发商。
第二是调整城市结构,逐步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第三是均衡市场与保障,促进市场化商品房体系与住房保障体系协调衔接,确保两者互不转嫁责任。
第四是建立良性调节机制,构建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良性自我调节机制,增强市场自身的稳定性和韧性。
樊纲:住房消费是最大的消费
“住房消费也是消费,且可能是人一生当中最大、最离不开的一项消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说。
据介绍,关于住房消费计算的方法问题,其他国家的统计中有一大块就是住房的“影子租金”收入。房产价值不是GDP的组成部分,而租金是GDP的组成部分,“你没有出租,但是你自己消费自己的房子,那叫影子租金,这是很大的一块财富。”樊纲举例,当年深圳曾做试点计算租金,计算下来的结果是,相当于大概7%、8%的GDP。他认为,在计算消费的统计当中,住房消费实际上被低估了。
樊纲说,现阶段,房地产行业依然很重要。同时他表示,完善住房租赁市场不仅有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还能减少一部分居民因购房压力过大而挤压其他消费,从而释放更多消费空间。因此他建议,加快健全住房租赁法律保障,推动机构化、规模化长租房运营,并通过税收优惠鼓励房企和金融机构参与租赁市场建设,以帮助稳市场、稳预期。
洪灏:一线城市与低线城市楼市不同
知名经济学家洪灏认为,中国房价调整的态势与日本十分相似。日本的房价在20世纪90年代初见顶后,从顶部往下跌了80%。中国的房价则是在2021年前后见顶,之后开始滑落,两个国家房价下行的斜率都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借鉴去杠杆和房价下行周期的经验,则可以知道,我们要用稳定式的方法,而不是爆发式的方法去杠杆,”洪灏表示。
就大家关注的房价调整问题,洪灏表示,中国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与低线(即非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是两个不同的市场。“一线城市的房价未出现特别大幅度的下行,上海甚至还有‘日光盘’。一线城市基于地理位置优越,房地产的价格坚挺,产品能够满足保值和居住的需求。但也能看到,低线城市房产的价格下降了大概一半,而按照历史经验,下行趋势应该远远没有结束。”
他认为,中国经济的短周期依然在修复,“无论是港股还是A股,将会继续有所表现。”
夏亦丰: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增量变精、存量优化”
关于对未来房地产行业格局的判断,中银证券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副总裁夏亦丰用8个字进行概括:增量变精、存量优化。
她认为,增量变精,一是土地供给要“缩量重质”,政府要维护供给市场,二是开发商要在新增的增量建设上提质增效。存量优化,一是需要城市更新,这是从中央到地方的重点推动方向,且不止是住宅更新和拆迁,也包括很多非住的城市更新,“在目前这个阶段可能会有新的增量点,这也是开发商的一个机会。”二是提升运营服务,也就是地产+N,重点是切中消费者的需求,比如以购物中心为主的商业地产、物业管理以及养老产业等,这几个方面涌现的新增量点,也是开发商的机会点。
夏亦丰说,近三年全国的城市更新项目年均超6万个,老旧小区改造占比80%,空间巨大。但是城市更新过程中,资金和模式问题也导致部分项目难推进。整体而言,当前企业需要有“破局思路”,跳开传统思路,关注市政更新、老旧街区改造、工厂改造等更多业态的更新。
太原股票开户去哪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